慧> You believe it, you understand it.
诺> 彼此尊重、彼此信任、彼此参与、彼此承诺
德> 知死而智生
道> 非攻节用,乘物游心,我自然
2009-06-27
2009-06-26
无奈的"立场设计改革"
一个现实多数的信息化项目都走成了如"立场设计改革"所述的模式,尤其是那些政府和国企的信息化项目:
不妨接受立场设计改革这一信息化模式的称呼,但文章所说其“成功率高、效果好,不容易反复”,这不是事实。一个争议问题就是这所谓的“成功”如何定义,如果按照只要这个系统活了下来,只要其有所担当,这也就好办了,不过那些死去的信息系统很显然被我们遗忘了,信息投入高浪费也是现状。
反思在一些中小型私企,这种现象发而少,为什么?!或许一个直接理由是其规模小,没有政府、国企复杂。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开始思考,“小”是否就问题的精髓,信息化是否也要考虑“敏捷”:慎谈集成,推动更替;功能单一,界面实用。最近系统集成、数据整合、接口标准化等项目很时兴,上了不少,成过鉴定验收也不少,但起到作用、有所担当、可以活下来的甚少。
除了技术层面,从业队伍也是一个大问题,当前高校里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基本上是纸上谈兵,信息主管、工程师们多数是出来后要摸爬滚打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实战经验也无法回到高校再加工获得提升。一方面信息主管战略意图、执行目标模糊,业务谈得少,时兴技术谈得多;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工程师不专业,能够使用业务语言与客户交流的工程师已是珍稀,多数缺乏主动设计的能动性,业务需求驱动成了客户要求驱动。
如果接受无奈,问题只会更糟。
可是企业在着手信息化前,企业往往不明确需要如何调整现有的组织,也就相当于并不清楚应该如何改革。接着,在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功能性能、配置、工期等系统架构确定以后,才按照这个架构来设计企业的组织和业务流程的调整方案。这相当于改革的方案。以后,随着信息系统上线,改革逐步到位。
这种方法可以概括为确定目标之后,先架构信息系统,再设计改革方案。建成信息系统后,在上线的过程中实施改革。这种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信息化的立场设计改革。
十余年企业信息化的经验证明,这种方法成功率高、效果好,不容易反复。
不妨接受立场设计改革这一信息化模式的称呼,但文章所说其“成功率高、效果好,不容易反复”,这不是事实。一个争议问题就是这所谓的“成功”如何定义,如果按照只要这个系统活了下来,只要其有所担当,这也就好办了,不过那些死去的信息系统很显然被我们遗忘了,信息投入高浪费也是现状。
反思在一些中小型私企,这种现象发而少,为什么?!或许一个直接理由是其规模小,没有政府、国企复杂。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开始思考,“小”是否就问题的精髓,信息化是否也要考虑“敏捷”:慎谈集成,推动更替;功能单一,界面实用。最近系统集成、数据整合、接口标准化等项目很时兴,上了不少,成过鉴定验收也不少,但起到作用、有所担当、可以活下来的甚少。
除了技术层面,从业队伍也是一个大问题,当前高校里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基本上是纸上谈兵,信息主管、工程师们多数是出来后要摸爬滚打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实战经验也无法回到高校再加工获得提升。一方面信息主管战略意图、执行目标模糊,业务谈得少,时兴技术谈得多;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工程师不专业,能够使用业务语言与客户交流的工程师已是珍稀,多数缺乏主动设计的能动性,业务需求驱动成了客户要求驱动。
如果接受无奈,问题只会更糟。
2009-06-08
2009-06-06
2009-06-04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