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9

黑橙色的Paper

别太在意,就乐一下,笑一个,这是刚从网易评论〔浙江湖州网友(61.153.*.*)〕看到的:

博士Paper和上厕所的共同点:

  1. 都是憋出来的
  2. 肚子里有货才爽,否则很痛苦
  3. 即便肚子里面有货,也得有paper才行
  4. Paper越多心里越踏实
  5. Paper上的都是屎
  6. Paper不能是别人用过的
  7. Paper虽然是别人用过的,但是看不出来就行
  8. 运气够好的话可以借到Paper
  9. 没有paper的话,如果你很有钱也能解决问题
  10. 实在没有paper,拍拍屁股走人是需要勇气的

2009-04-25

Google Code支持Mercurial

Google Code宣布支持分布版本控制系统Mercurial,啥时候支持Git呢?!

2009-04-21

Sun(升阳)的落幕

Sun Microsystems结束了,感觉有些惆怅,毕竟从我上大学起就受了SUN很大影响,从Sun OS、Soalris到JAVA,沉浸在网络即计算(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的大潮中,十多年经历和情感不是一挥就去的。结局是产业大手笔的,虽然相比较Oracle对IBM有些亲和,Oracle让技术人感觉就是太商业,但对于产业发展,SUN嫁给Oracle或要好于嫁给IBM,毕竟SUN在网络计算上与IBM太像了,近亲繁殖总是要承担遗传学上的风险。

或许IBM会少许郁闷,或许也会成为一项IBM犯过的最大错误,IBM放弃收购的10天之内Oracle与SUN即达成协议,这次收购令Oracle一下子就加强或拥有了新武器,高性能计算(硬件及软件)和网络存储(硬件)、虚拟计算、云计算(硬件)、办公套件(OpenOffice)、MySQL、ZFS、Solaris以及及JAVA。

(上图来自Oracle


无论如何Oracle与IBM新世界(战争)也随即开始了,生生不息

甲骨文74亿美元收购Sun公告全文

2009-04-17

函数复合

求不大1000被3或被5整除所有数的和,可以这样
sum [x|x<-[1..999], x `mod` 3 == 0 
      || x `mod` 5 == 0 ]
但也可以将(x `mod`)和(== 0)分别作为两个函数复合为一个新函数(== 0).(x `mod`)
sum [x|x<-[1..999], any( (== 0).(x `mod`) )[3, 5] ]

2009-04-16

群体中为什么会存在“欺骗”行为?

摘自《单糖效应——好人和骗子的博弈》(方舟子)
酵母菌通常利用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作为营养。如果环境中没有这些单糖,酵母菌也能利用其他糖,例如蔗糖(比单糖复杂的二糖)。但是酵母菌要先把蔗糖消化成单糖,为此需要分泌转化酶来催化这个消化过程。这个消化过程发生在细胞外(更确切地说,发生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产生的单糖扩散开去,其他酵母菌也能利用。有的酵母菌的基因发生突变,生产转化酶的基因失去了作用,自己不能分泌转化酶,但是它们能窃取其他酵母菌制造的单糖,又可以节省进行消化的成本。它们成了“骗子”,而那些耗费能量把蔗糖变成单糖的酵母菌成了“好人”(合作者)。

对群体来说,大家当好人彼此合作,全都生产单糖并分享,这样最有优势。但是对个体来说,当骗子最有优势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一个酵母菌群体中好人的密度越大,当骗子的优势就越明显。他们认为这像是“囚徒困境 ”。在这样的群体中,好人和骗子分享全部的资源,而好人要承担生产成本,因此好人总是竞争不过骗子,一旦出现骗子,它们的后代数量会越来越多,好人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等到骗子们统一了天下,末日也就快到了,好人遗留下来的单糖被耗尽后,群体就会灭绝。一个处于“囚徒困境”的群体是很不稳定的。

实际的情形可能比这复杂。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好人生产的单糖并不是 100%拿出来共享的,而是自己会截留一小部分,虽然私藏的这部分很少(只占约1%),却让好人在利用单糖方面比骗子有了一点优势,在一定条件下这点优势超过了制造单糖的成本,就会让当好人在总体上比当骗子更有优势。好人也会有机会。

实验的结果的确如此。在好人的数量比较少、单糖的量也比较少时,能否有效地利用单糖就显得比较重要,好人对单糖的利用率高了1%,其优势较为明显,好人的数量会逐渐增多。等到好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好人制造单糖花费的成本的劣势体现出来了,骗子的优势反而更为明显,骗子的数量就开始逐渐增多了。最终,好人和骗子的比例会达到平衡。实验表明,不管一开始酵母菌群体中的好人和骗子的比例是多少,演变的结果,最后的比例都是一样的。

相关论文:
Jeff Gore, Hyun Youk and Alexander van Oudenaarden, 2009. Snowdrift game dynamics and facultative cheating in yeast

2009-04-15

还是突发事件的『预警』

某个具体类型事件的预警(Early Warning)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预警(Advisory)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吗?!其实,个人认为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了避免概念混乱,应使用“警报(Advisory)”这一术语而不是“预警”,应对法中“可预警的”,概念太隐晦了,留了不少想象的空间。


下面文字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三十七条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 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Advisory System)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注:可以参看美国国土安全预警制度


第四十三条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 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 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第四十四条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第四十五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2009-04-13

非常规突发事件能预警吗?!

天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预警”也一样,预警事件的发生概率大于用来预警的条件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就是说,通过预警条件C来推测事件E的发生,为了推断 C -> E 正确(可靠性),这必须要求 P(C) ≤ P(E),才能保证P(E|C) ≥ P(C|E),显示积累的经验数据总能发挥效果。

突发事件意味着P(E)很小,如何选取C的保证其可靠性呢?!另外既然事件是非常规的,这意味着经验数据没有积累或积累的不够。这做出来的预警系统有用嘛?

2009-04-10

科学研究原本是一项最保守的职业

职业道德是任何职业都需要的底线,科学研究更是如此。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项高风险活动,自大、有意识的纰漏,这些对社会破坏力要远甚于连环谋杀。悲痛地是,在大力倡导“创新”的国内,尤其这又是一场自上而下发起的“创新”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学者、研究者原本坚守的“职业操守”被绞杀了,这一切又冠上了“科学发展”的王冠,那些原本是“操守”最保守的捍卫者转变成了帮凶甚至是刽子手。人性被制度封禁,人被分成贵贱,角斗中的牺牲变得理所当然。

以下文字摘自《“瘦肉精”背后的科研江湖》:

“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所以我们有一些顾忌。”他认为中国有一个问题,“论文谈副作用,就会发表不了”。


按照陈剑慧向南方周末的描述,他们几乎是有功于国家:“当时是属于很光荣的一件事情,每个省管农业的副省长都来推广,一定要用这个东西。”

按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权威专家理解,当年的海归专家急需“闯出名堂”,引进国外的热门课题很容易得到课题支持,职称、地位等,一系列的实际利益也就接踵而至。所以,国外关于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引起中毒等“负面信息”被他们屏蔽。

我是谁?为什么选择这一职业?!

2009-04-01

我发现了

原来我是没有实体的,不过是人们的丝丝记忆纠结在一起,
这种纠结态使人们“想当然”地理解我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