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30

念像

生活总是要留下活生生的念像

2010-12-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困局

今科学网有则新闻《自然科学基金部分项目类型加大强度延长期限》: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资助13030项,平均资助强度为34.72万元,平均资助率为20%。2011年度面上项目将继续控制资助规模,大幅度提高资助强度——资助强度范围为40万~80万元/项,平均资助强度约60万元 /项,资助期限将由3年延长为4年。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共资助436项,平均资助强度221.22万元/项。2011年度拟资助重点项目450项左右,预计平均资助强度将提高到约300万元/项,资助期限由4年延长为5年。

有时候听起来是好消息的,实际上是一个坏消息。这则新闻凸显了基金委无奈的困局:

在国家不断增大投入总量的压力下,基金委已无能力扩大资助面,只能在现有资助项目和项目管理上做文章,对单个项目增大资助额度和延长资助时间,帮助消化预算执行压力。

另外这有两个命题,我没有数字,也仅仅是猜测(后有机会再找数据验证):
  1. 面上项目总量的增长速度肯定低于高校副教授职称及以上总人数的增长速度;
  2. 基金重点项目总量增长速度低于高校学科建设的增长速度。

如果这个两个命题为真,那么显然基金委的一个紧要挑战就是:
如何在控制管理成本的前提下,扩大资助面

2010-12-28

陷阱:用理性回答一个感性

例如,有人问“你为什么爱她/他”,这是一个典型的伪问题。这是让你用理性回答一个感性。
(听自周孝正的社会学讲座视频)

惧惑疑是一种感性,是非理性的。当有人问“为什么”,这等于强迫了一个“问题”,问题一定是有回答的,在这个气场下强迫使用理性的、可言语表达的方式来回答一种非理性的、不可言说的感觉。那个“为什么”不是问题,而是他人一种意外的“感觉”。

2010-12-26

发展何来的科学性

发展是过程,在语境上也有时,发展有结果的意思,但都可归为所观察到的现象。理论有科学不科学之分,但现象又哪来的科学性呢?!

科学发展,这一说辞在逻辑上是有毛病的,何况后面又加上一个“观”。

2010-12-05

网中像

Vint Cerf(文顿·瑟夫)说
The internet is a reflection of our society and that mirror is going to be reflecting what we see.

( 互联网好比一面镜子,我们在镜中所看到的是这个社会的映像。 )

If we do not like what we see in that mirror the problem is not to fix the mirror, we have to fix society.

( 我们若是不喜欢那个镜中的样子,问题不在于去矫正那面镜子,而是要去纠正这个社会。)

2010-12-01

天意

天意是一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