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6

事件跟踪:“筋膜学”

(按:好热闹的新闻媒体,两封公开信却依然未引起他们的兴趣,静心等待迟到的热闹)

构建出“串珠状结构”?要吸取“凤汉小体”的教训

人体解剖学工作者 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世镇

可能是“筋膜学”网站引起了科技界的关注,提出一些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不少人士按图索骥,依照相关文献所列,跟踪询问第二作者钟世镇。这样一来,我接到不少前来质疑“筋膜学”成果的原始性、科学性和真实性。本来像我这样年纪的资深院士,应该是“老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得不要发表个人声明。声明刊出后,有些网友可能有所误解,认为这个声明有失院士“大家之气”,不要全面否定一个新学说的提出,也不要以为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甚至认为院士哪有时间去撰写什么声明,无外乎是下人所为。为此,我觉得还得说明一下,若有可能,尽量化解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原林教授构建出与人体针灸经络相似的“串珠状结构”,如果属实,那就是震动国际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有可能解决经络穴位千古之谜。可惜,那些所谓筋膜集中点的标记是人为的、主观臆测的,然后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加以透明化处理得出与人体针灸经络相似的“串状结构”。由于在技术方法上是不严密的,不客观的;基于错误的方法学,所得出的结果就不可靠,不准确。这种构建结果就不科学,就不可能被重复,不能够被反馈检验。但是,这个结果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风险性,如果不幸以讹传讹,就会重蹈朝鲜金凤汉发现“凤汉小体”的覆辙,有可能造成国际性的科技丑闻。

所以,被署名为这种轰动性成就的第二作者钟世镇,看来必须加以声明,如果不加声明,就等于默认了这种事实。这已经不属于院士有失“大家之气”的宽宏与否的问题,是事关科技领域中的人格和真伪是非重大问题。所以我必须声明:两篇属于冒名和伪造署名的论文,要求取消署名,不负文责。由于原林教授的“筋膜学”研究已经通过2007年国家“973”课题立项初评,将来能否通过终审立项现在不得而知。由于我本人不愿意再陷入自己不认同的工作,但是“筋膜学”网站上所造的声势,已经给人们造成了所谓“筋膜学”从开始构思、探索研究到取得了惊人成果过程中,都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支持的假象。为此,我也必须声明,所谓“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和“筋膜学”的提出,纯系原林教授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我的观点。我作为人体解剖学工作者,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的组长,有必要就我的专业所了解的情况加以说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人体形态学研究还寻找不到与人体经络相似的“串珠状结构”之前,是不可能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构建出来的。这不是对新发现持保守落后的思想问题,是必须先要解决形态学依据,然后才有可能加以数字化的科学方法问题。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我并没有全面否定一个新学说的提出,其实我在原来声明的第三点上,只是提示一下,“筋膜学”并不是原创性学说,避免有人利用所谓最新原创性的幌子进行欺骗;这仅是众多已有的关于中医理论的假说之一,可以百家争鸣。在这里,我还要重申,在大胆假设和探索前进时,绝不允许搞假材料、假结果。科技的发展必须鼓励探索,探索过程,但要十分严格地选用可靠的、准确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必须要经得起实践反馈的检验,绝对不能够用不可靠、不可信的结果、哗众取宠。还是鲁迅先生的老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2007-5-16

2 条评论:

匿名 说...

尊敬的马俊如局长:
您好!
我们在数字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体筋膜聚集处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透明化处理可以构建出与人体针灸经络相似的串珠样结构。
通过分析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起源,我们认为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功能系统—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相当于低等动物的间充质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起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该项工作不但第一次实现了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可视性,还从本质上破解了针灸及其他传统疗法的作用机制。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经络”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才力,只所以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究其深层次原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思维的束缚,表现在“经络”研究中的“洋条条”和“土框框”的限制尤为明显:前者不敢越雷池一步,禁锢在现代西方医学所建立的“九大功能系统”之内,研究结果只有枝叶,未见本质;后者则将自身囚禁在祖先划定的十四条经络的网格之中,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自从本人提出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并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熏陶下对我国学者的制约有多麽严重。
在科学已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结构的研究已涉及到从分子到大体的各个层面,而学界主流仍在奢想在人体中找出所谓实体“经络”是不现实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着相”。
该项研究结果形成以后本人曾应邀在天津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了几次学术报告,青年学生和研究生反映热烈,首先觉得“经络”已不再神秘,如果用这个理论讲述和学习针灸,在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基础上很快就能掌握;与这种反映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医大师们则表现更多的是沉默,我也曾将一年来在国内的几篇文章汇集成册(见附件)向学界的资深学者发出咨询,但无正式回应,当面请教多是教导要谨慎,私下里表露出更多的是不屑,总之学术界和者盖寡,反之社会科学界的不少朋友确认为很值得肯定,鼓励我要不弃不舍。放眼我们周边国家,尤其是那个日本,在我们现在经络研究进入低潮的时期,他们却不弃不舍,紧咬着不放,在他们眼里可没有甚麽低潮,反而视为难得的机会,看到他们近年来发表的一篇又一篇研究针灸经络的论文,我觉得冷汗直冒,可以说离揭开经络这片神秘的面纱只有一步之遥,科学当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时候是神秘的,但当揭示出以后也就一张纸。
根据我对日本人研究的发展现状预测,最多两年他们就会上升到我现在所提出的理论程度,他们就会向世界公布是他们破解了中国中医针灸的神秘,那时他们就会在世人面前狠狠的羞辱被他们称为“支那人”的我们中国人一番。我们炎黄子孙有何面目去见开创了这一理论的祖先,我们这些所谓的科技工作者怎麽还咽得下国家和人民给我们吃的这口饭。
所以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前有壁垒后有追兵,“我们”并不是我个人,是我们的整个科技界,整个民族。
目前,投向《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英文稿已经完成,该文在中文稿的基础上增加了发育生物学的内容和图象,能更加直观的使读者理解提出第十个功能系统的依据。虽然该刊的影响因子还没有《Nature》,《Science》高,但他毕竟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学术刊物,而且是被SCI收录。如您能在不为难的情况下在文章刊出时加几句按语,以您在科学界的威望将能更加引起学界同人的重视,并且针灸新理论的提出深深的打上中国人的标记。稿件已按要求投寄编辑部。
我们的这项工作得到了香山会议办公室杨炳析教授的关注,元旦期间杨炳析教授还专程来我们的工作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杨教授在北京方便您随时询问。
我们学校从2004年9月起已从“第一军医大学”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您如果有时间到我校视察不缇是对我校科研人员的最大鼓励。
至此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祝您身体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 原林

2005-1-29

作者简介: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专业。师从钟世镇院士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临床解剖学研究,为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国数字化人体研究》负责人。担任《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广东省解剖学会副主任委员和解放军解剖与组胚专业组副主任委员等职。
地址:广州同和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510515
电话:020-61648199;13503067759

匿名 说...

尊敬的马俊如局长:
您好!
我们在数字人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体筋膜聚集处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透明化处理可以构建出与人体针灸经络相似的串珠样结构。
通过分析筋膜的发育生物学起源,我们认为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该支架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功能系统—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相当于低等动物的间充质或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起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该项工作不但第一次实现了中医“经络”和“穴位”的可视性,还从本质上破解了针灸及其他传统疗法的作用机制。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经络”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才力,只所以未能取得决定性突破,究其深层次原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思维的束缚,表现在“经络”研究中的“洋条条”和“土框框”的限制尤为明显:前者不敢越雷池一步,禁锢在现代西方医学所建立的“九大功能系统”之内,研究结果只有枝叶,未见本质;后者则将自身囚禁在祖先划定的十四条经络的网格之中,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自从本人提出人体第十个功能系统并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传统文化熏陶下对我国学者的制约有多麽严重。
在科学已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结构的研究已涉及到从分子到大体的各个层面,而学界主流仍在奢想在人体中找出所谓实体“经络”是不现实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着相”。
该项研究结果形成以后本人曾应邀在天津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了几次学术报告,青年学生和研究生反映热烈,首先觉得“经络”已不再神秘,如果用这个理论讲述和学习针灸,在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基础上很快就能掌握;与这种反映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医大师们则表现更多的是沉默,我也曾将一年来在国内的几篇文章汇集成册(见附件)向学界的资深学者发出咨询,但无正式回应,当面请教多是教导要谨慎,私下里表露出更多的是不屑,总之学术界和者盖寡,反之社会科学界的不少朋友确认为很值得肯定,鼓励我要不弃不舍。放眼我们周边国家,尤其是那个日本,在我们现在经络研究进入低潮的时期,他们却不弃不舍,紧咬着不放,在他们眼里可没有甚麽低潮,反而视为难得的机会,看到他们近年来发表的一篇又一篇研究针灸经络的论文,我觉得冷汗直冒,可以说离揭开经络这片神秘的面纱只有一步之遥,科学当人们还没有认识的时候是神秘的,但当揭示出以后也就一张纸。
根据我对日本人研究的发展现状预测,最多两年他们就会上升到我现在所提出的理论程度,他们就会向世界公布是他们破解了中国中医针灸的神秘,那时他们就会在世人面前狠狠的羞辱被他们称为“支那人”的我们中国人一番。我们炎黄子孙有何面目去见开创了这一理论的祖先,我们这些所谓的科技工作者怎麽还咽得下国家和人民给我们吃的这口饭。
所以我们现在的处境是前有壁垒后有追兵,“我们”并不是我个人,是我们的整个科技界,整个民族。
目前,投向《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 》英文稿已经完成,该文在中文稿的基础上增加了发育生物学的内容和图象,能更加直观的使读者理解提出第十个功能系统的依据。虽然该刊的影响因子还没有《Nature》,《Science》高,但他毕竟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学术刊物,而且是被SCI收录。如您能在不为难的情况下在文章刊出时加几句按语,以您在科学界的威望将能更加引起学界同人的重视,并且针灸新理论的提出深深的打上中国人的标记。稿件已按要求投寄编辑部。
我们的这项工作得到了香山会议办公室杨炳析教授的关注,元旦期间杨炳析教授还专程来我们的工作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杨教授在北京方便您随时询问。
我们学校从2004年9月起已从“第一军医大学”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您如果有时间到我校视察不缇是对我校科研人员的最大鼓励。
至此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祝您身体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 原林

2005-1-29

作者简介: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专业。师从钟世镇院士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临床解剖学研究,为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国数字化人体研究》负责人。担任《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广东省解剖学会副主任委员和解放军解剖与组胚专业组副主任委员等职。
地址:广州同和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510515
电话:020-61648199;1350306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