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31

是非

是非分辨之能,
伊甸园里不能食的果实。

是非,
个体索求周边个体之口辞,
积聚成众而落幻像。

既是实在又何来虚幻,
既已虚幻又何求分辨。

实在生你,
你本存在于这个实在,
为何却要向往那个有虚幻之名的实在?!

2010-10-29

來到这个世上,就沒想活着回去

有什么好怕的,老子既然來到这个世上,就沒想活着回去。


PS: 以上文字和图片来自【喷嚏图卦20101029】

2010-10-26

事实

不争的事实,不能争的事实,不争气的事实。

2010-10-16

权责划分,责任与问责如何相当

如果群体的责任(responsibility)无法排它式地划分到个体,那么又如何问责个体(accountability)呢?显然,权责划分(separation of privilege)的一项原则是responsibility与accountability两者相当。但这个“相当”如何形式化且度量。概念responsibility体现在进程结构范畴,而accountability体现在运行范畴。进一步,如果所观察进程的不确定性是可以度量的,那么这个度量的范围是否是进程自身的一项常数,也就说所观察进程性质不变该度量的范围不变。

2010-10-15

投机家的天堂

如果你是投机家,会喜欢下面图里的哪条曲线?


看来维稳至上、政治挂帅的货币体系太容易预测,旁人只要敲打敲打,听听看看,猜测下一步或是不难。


在这片土地上,会建立起独立的、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体系吗?!

2010-10-14

寂寞?考评!稳定?

只有工作稳定了,才可能有好的科研。
那么多的考评,让大家争来争去,又究竟是为啥子呢?!



上面寂寞了,下面躁动了,起浮滔滔。

2010-10-13

自私与隐蔽

今天看到Oscar Wilde(王尔德)对自私的定义:
Selfishness is not living as one wishes to live, it is asking others to live as one wishes to live. (自私,不是一个人要照自己的愿望过活,而是要求别人照他的愿望过活。)

今天又在XYS20101012上看到一篇文章
裘格斯的故事出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第2章(2.359d–2.360c)。一天地裂山开,牧羊人裘格斯在洞内的一个巨人的尸体上摘下一枚戒指。裘格斯(Gyges)戴上后转动指环就成为隐身人。这一发现使这个在社会最低层的牧羊人动了念头。在指环隐蔽下,裘格斯进入王宫,诱惑王后,刺杀国王,篡夺王位。色、权、利一举而得。

苏格拉底说这段故事,想说明不正义的人一旦获得掩护,或在隐蔽之处,会干尽不正义的勾当。二千多年来“裘格斯的指环”一直被当作寓言,亦令无数人疯狂。在里地亚(Lydia)的山洞,那里还找出这样的东西?

自然界没有的,人们可以创造。

裘格斯的指环魔力在于“隐蔽。”有了这层屏障,它的主人就可以明里一套,暗地一套。
(裘格斯的戒指(Ring of Gyges)也有叫“盖吉氏的戒指”)


当公权力树立了一个真理,公权力的自私(要求别人照他的愿望过活)就隐蔽在这个大"发展"之下,它肆无忌惮地生长。对于坚持这种“真理”的人们,他们没有人会自觉认为自己是错的,相反他们认为自己在公众牺牲,因此他们也会为“真理”而牺牲周围的一切。

2010-10-12

行为与解释

如果行为是连续的,则该行为会存在合理解释,但不唯一。
如果解释是合理的,则当该解释作为行为,它也是连续的。

2010-10-10

渴求的,给予的,还是关注

10月8日没过两日,就看到一篇《和平奖越来越没意思了》的博文,这是一位搞复杂网络研究中国学者写的。令人困惑的是,有的人看不懂诺贝尔化学奖没意见可发表,有的人看不懂诺贝尔物理奖也没意见发表,但唯独这诺贝尔和平奖,人人都有意见,似乎“和平”很好理解,是常识(common knowledge)。是这样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艰难地维持和平。

茶余饭后,大家谈论啥,本是自由。但对一名学者要慎言。当人人都可以谈论它的时候,在从众效应之下,一名学者却释放了自己慎思的操守,对一个自己可能不了解的事件发表了带有讥讽味道的意见。

为什么要支持这次诺贝尔奖发给一位中国人士。因为有个背景,诺贝尔基金会秘书长亚格兰德的一句话可以为此背书,他说“我们有责任在别人不能说话的时候,为他们说话”。

大陆文化虽然自称看重内涵,但实质对结果却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且实际上总要争个结果:争到了表谦虚而理所应当;争不到却外人得,无所谓没啥;争不到但身旁人得的,这下子乱子来了。

诺贝尔奖的价值虽然形式上是对某人过去的贡献的奖励,但诺贝尔奖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为这个领域的将来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我们看重的价值是哪个?

为什么有人恐惧,因为他无法估计这持续汇集的关注会带来什么。
因为关注之光总要清除一些黑色的东西。


后记:现实充满讽刺,不到两个小时时间,那篇博文已经从科学网里“被”删除,空荡荡只留一句:“抱歉,文章已经删除!”。

2010-10-08

今天真开心

资格与否,贡献与否,
这些争论毫无必要。

核心不再大小,而在是否有了获得关注的机会;
只要关注一点点积淀,就有一切的可能。

2010-10-07

2010-10-04

相信,但不奢逑

相信,但不奢逑。

奢逑只会令自己迷失而心中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