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没过两日,就看到一篇《和平奖越来越没意思了》的博文,这是一位搞复杂网络研究中国学者写的。令人困惑的是,有的人看不懂诺贝尔化学奖没意见可发表,有的人看不懂诺贝尔物理奖也没意见发表,但唯独这诺贝尔和平奖,人人都有意见,似乎“和平”很好理解,是常识(common knowledge)。是这样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艰难地维持和平。
茶余饭后,大家谈论啥,本是自由。但对一名学者要慎言。当人人都可以谈论它的时候,在从众效应之下,一名学者却释放了自己慎思的操守,对一个自己可能不了解的事件发表了带有讥讽味道的意见。
为什么要支持这次诺贝尔奖发给一位中国人士。因为有个背景,诺贝尔基金会秘书长亚格兰德的一句话可以为此背书,他说“我们有责任在别人不能说话的时候,为他们说话”。
大陆文化虽然自称看重内涵,但实质对结果却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且实际上总要争个结果:争到了表谦虚而理所应当;争不到却外人得,无所谓没啥;争不到但身旁人得的,这下子乱子来了。
诺贝尔奖的价值虽然形式上是对某人过去的贡献的奖励,但诺贝尔奖更大的社会价值是为这个领域的将来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我们看重的价值是哪个?
为什么有人恐惧,因为他无法估计这持续汇集的关注会带来什么。
因为关注之光总要清除一些黑色的东西。
后记:现实充满讽刺,不到两个小时时间,那篇博文已经从科学网里“被”删除,空荡荡只留一句:“抱歉,文章已经删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