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0

制度扼杀创新

【转《新语丝》的一篇文章】

制度扼杀创新

作者:竹间棋

新语丝上,很多人开始讨论署名问题,让我想起来自己最近的一次署名,实在可以作为中国现行官僚科研制度各种弊病的范例来研究。

我的学生对我给他的题目,基本没有进展。但是他花了大量时间,据他说“疯狂地爱上”了另外的一个方法。我对于科研,一向崇尚爱好是根本动力,所以只要他能完成我布置的工作,那么开拓其他方法,正是不拘一格的途径,我没有理由阻拦。可惜的是,时间有限,他在我的题目上,可以说是一无进展。毕业
临近,他自己只好把自己那个结果写成文章,想提交发表。

我过去署名的文章,我的贡献都超过一半。这个学生自己弄的东西,我非常不感兴趣,因为觉得没有前途,同事里面也有做类似方向的,我更不想淌那浑水。所以我明确和他说,我不可能就这么署名,你如果愿意发表,可以自己署名发表。这是个本来合理的解决方式,但是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对他的博士毕业,就没有任何帮助。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规定,博士毕业,必须有三篇和导师一起的SCI文章,如果有IF大于3.0的,两篇也可以。如果他自己拿去发表,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也年轻气盛,对于这种我没有贡献的文章,坚决不同意署名。

时间很快过去,转眼毕业临近,他的题目还是没有进展,具体原因不说了,我可以把责任都担下。但是他要毕业,需要文章,所以又和我谈,要拿出那篇文章要求提交发表,还要写类似的文章文章,因为那种方法一通百通,只要换个体系,就炒菜一样,源源滚滚。

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读他的那些不相干的文章,但是周围的压力,让我不得不妥协。我只好和他说,我妥协,花时间看你的东西,但是我只能做文章格式和文字上的修改,还有基本框架的正确,他的基体算法,我没有时间去读源代码,具体计算的细节都不了解,无法起到一个这个方向上导师的作用,所以我在硬着头皮改了他的文章之后,签名提交发表。因为时间紧迫,我能做到的就是,让文章表面上没有漏洞,选择合适的杂志,和编辑进行各种沟通,回答评审人的问题,保证迅速发表。结果在交了1300欧元的封面印刷费用后, 文章作为这个期刊的封面文章发表。

这样我陷入了两难。道德上,我不应该在没有多少贡献的文章上签名发表,但是制度上要求你这么做,因为那个制度,客观上就是要求学生为老师多发文章,而不管那些文章是否是垃圾。那个制度的细节,还诱导了向高IF杂志发短文章的趋势,所以把垃圾发到最高档次的杂志上, 是中国许多人的梦想。很少有学生愿意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许多人对如何尽早发表文章更热衷。这是令外的话题,以后再说。但是上面的经历,对我和学生都是悲剧,如果有真正的新思想,那么我的拒绝署名和所里的制度一起,让那些新思想不能传播,又是我们社会的怎样的一种损失呢?我们国家真的缺少创新精神的个体么?我看不是,这个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它背后体现出来的官僚利益,是真正扼杀创新精神的根源

(XYS20090319)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