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9

谈压力,我们太普通

锵锵三人行在谈压力时表示“抵御压力,学做普通人”,“在国内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要做个人物”,也提到一个例子,“许老师,我们花几年的功夫从内地什么地方考到北京,我们再写一个论文,这个论文将来能不能发表也还不知道,而我们将来找工作也是很大的问题,留北京没门,在大学里也没有,将来我们就是在出版社坐一个位置,我们花无数的精神,可是与此同时,他们看到有一些人上上电 视,或者做做什么东西红得不得了,比他们尊敬的老师还红很多。

我也凑一把热闹,转一个校园BBS帖,背景是在谈论一个博士自配氰化钾服毒自杀:

唉,博士压力实在太大
待遇不如保安
干的是教授博导的活
下面要带硕士本科生
还有发文章的压力
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的压力。。。


联想前年教育部的普通劳动者论,社会上认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压力主要来自自己的“自大”。是这样吗?!问题是这样吗?不是这样,大学生压力的根源:

不是因为“不普通”,而是因为“太普通”

就以在锵锵三人行中个案为例,那个研究生,发展的路线很标准,复习、考试、发论文、找工作,我们可知道,千千万万的研究生们啊,他们都是这样的,一个研究生的头衔,这还不普通吗。黄金时期已经过了,不会再有人仅凭一个研究生头衔额外获得什么,既然足够了,为什么还要普通的你。

教育部在标榜要培养所谓“创新”人才的同时,却要求他们“普通”呢?什么样的伟人可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普通与创新统一体。对于“创新”人才,他注定不普通,他会有自己的意愿,这个意愿对他来说这是具体的,但一般对旁人来说这是天真,正因为这个过程,他要学会用浪漫燃烧压力,去拥有追求理想的勇气,将冲动与激情纳入现实之理性轨道,步步落实。

在这个竞争的世界中,存在两个体:
  • 一个使自己普通,躲避压力,避免自己的湮灭
  • 一个令自己不同,燃烧压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你会选择哪一个?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项,也或许有人认为这两个选项无理。

尾记:最近我有机会与几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一起工作,交流中发现他们有我们这代人所确实的理想和想法,虽然有些不成熟,但这是一个可贵的起点,对比所接触硕士生,他们中有些现实的过于可怕和幼稚,天真未必幼稚,但现实过了就是幼稚。对于我们这个复兴中的国度,

究竟什么,令我们太普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