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7

为何“争先恐后”?

这里介绍美国《侨报》10月15日的一篇文章,文章认为:“争先恐后”已经成了很多中国人的习惯。何时才能不争?显而易见的答案是资源不再稀缺,不过这个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在此之前,先要补课,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有序排队做起,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进而逐渐改变中国人的视野、心态和言行。

文章鞭策国人的初衷,理应谢之,但究其观点,“最根本的还是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养,重新审视价值观”,这可是“想灭火,却无心浇了油”。这个人人皆谈了两千年的“德”,难道还没够。

“资源稀缺,先到先得”,这是天理,没有错。难道还要用国家暴力将一切先得到的再抢了去,奖给那些“礼”让到最后有德之人,想想这两千年来“教化”历史,冷汗足可以洗澡。自然法则,是个萝卜就要占个坑,这没错。

“资源稀缺”,归根到底还是它。但为何我们总是逃离不了这“资源短缺”怪圈圈?非要到最后闹个大饥荒饿死一批人缓解压力。不该反思吗!悲惨的是,我们还没走出这两千多年来的礼教,集权的管制,人人都同质的厉害,彼此没多少分别。

有人认为中国人像散沙,缺乏协同精神,但我怎么左看右看,这个社会极有协同精神啊!可歌可泣!

英雄的人们早上集体的从郊区赶到市中心参加工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赚钱养家,晚上又集体的从市中心赶到郊区,同样的中心,同样的小区,为了克服资源稀缺,算来一天路上就要两小时的肌肤相亲、磕磕碰碰,人们彼此容忍,这不是牺牲精神、礼让精神嘛,可叹啊。

我们的企业们也为了让利消费者,要上的“新”产品,专选那种“众乐乐”的技术,我可以做,你也可以做。有买卖大家一起来做,要做买卖就一定要打价格战,一打就达到底,还要打到国外,让利全世界的消费者,合作与牺牲,可敬!

教育系统也为了社会和谐,专拣那些基本的教,那些熟透了的教,那些谁也不知有何用途的教,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下,决不让一个用人单位在“鱼和熊掌”问题上为难。

人人都一样,同样的路,同样技能,同样的生活,同样的价值观。
一个大同社会,怎能不能“争先恐后”。

没有评论: